前言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立足産業,聚焦中國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和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焦點、痛點問題,提出多項提案。

●成立機器人國家創新中心

●加強工業機器人高端領域應用

●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規範頒證機關單位依法頒發相關證書

●檢察機關加強産品質量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工作

産業發展相關提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關于成立機器人國家創新中心的提案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科技部、财政部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暫行)》,這對于深化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我國關鍵領域技術創新能力,支撐産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已經連續9年成爲全球******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穩居全球******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盡管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産業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國外先進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依然存在基礎與前沿技術跟跑現象嚴重、關鍵共性與支撐技術供給不足、技術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諸多問題,導緻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大而不強”的局面沒有實質性轉變。

目前存在三個方面主要問題:

一、以産業需求爲導向的技術開發與創新體系尚未健全完善。

自主創新呈現零散、缺乏系統性,在産業共性技術研發方面,難以形成合力。

前沿基礎性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機器人企業參與度不高。

二、共性核心技術亟待突破,關鍵軟硬件性能仍需提升。

工業機器人專用傳感器、芯片、核心軟件與國際領先廠商産品相比還有差距,機器人操作系統、大型仿真軟件仍受制于人。

三、産品智能化水平尚顯不足,核心競争力亟待确立。

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尚顯不足,對下一步汽車、電子、航空航天等高端應用領域市場占有率突破的驅動力尚未形成。

在此背景下,許禮進委員建議:

一、構建新型舉國科技攻關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機器人産業發展命運共同體,建立起市場導向、産業主導、院所協作、多元投資、軍民融合、成果共享的創新機制。依托現有或新組建的産業技術創新中心,發揮行業骨幹企業主導作用、中小企業協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支撐基礎作用、行業中介組織的保障服務作用,将碎片化的機器人産業技術創新能力組織起來,構建新型舉國科技攻關技術創新體系,合作共赢,提升我國整體機器人産業的國際話語權。

二、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工業機器人産業鏈共性、基礎性和前沿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支持引領我國工業機器人産業自主可控和高質量發展。聯合行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和創新資源,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重點攻關機器人智能核心部件與器件、機器人共性核心算法等目前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開展全域感知與智能決策、自然交互與共融協作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發,掌握引領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形成技術儲備,支撐産業發展。

三、打造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全球化開放創新平台,整合全球創新要素資源。發揮體制優勢和政府引導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凝聚全國優勢科技力量,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構建以機器人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内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創新發展格局,将平台打造成爲世界機器人前沿技術的發源地、共性技術的創新地和高層次人才的彙聚地,從而引領世界機器人産業的發展。

二、關于加強工業機器人高端領域應用的提案

機器人被譽爲“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标志。2023年1月,工信部、教育部等17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引發高度關注。方案明确指出,加快機器人生産裝備向相關領域應用拓展,推動在汽車、電子、機械、航空等行業的批量應用,在噴釉、打磨、焊接、噴塗等關鍵的工序工藝環節,打造工業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

近年來,我國國産機器人發展不斷提速,根據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最新統計的數據,2022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累計完成産量44.3萬套,量雖大,但“量變”還未形成“質變”,産業鏈高附加值産品生态尚未形成,制約了我國機器人産業從大國到強國轉變。

目前存在三個方面主要問題:

一、高端應用領域國産化替代能力不足。

産品在運行速度、精度及穩定性等性能指标上與高端應用領域實際需求尚有差距。

高端應用領域長期被外資品牌占據,導緻該領域實際應用經驗缺失,相應技術瓶頸難以突破、技術叠代周期長。

二、國産工業機器人缺乏真實的、豐富的應用場景,品牌影響力不足。

國産機器人應用多集中在家電、五金、家具等對産品性能要求并不嚴苛的中低端應用領域,高端應用環節的“最後一公裏”難以突破,導緻用戶信心不足,品牌影響力尚未确立,“造出來沒人用”、“有需求不敢用”等痛點問題依舊存在。

三、高端制造領域自主可控能力亟需加速形成。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不确定性不穩定性明顯上升,而目前我國機器人高端領域應用市場份額國外品牌仍然占據主導位次,實現機器人産業自立自強和高端化發展,對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安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背景下,許禮進委員建議:

一、強化政府政策引導,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高端行業應用示範工程。政策引導應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一是推動機器人在中高端重點領域“需求側”的國産替代部署。通過市場應用加快叠代進程,加快突破機器人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在中高端領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實現國産替代的應用場景和示範案例。二是發揮我國體制優勢,整合國産機器人産業鏈“供給側”優勢資源,構建舉國科技攻關創新體系,成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強化協同供給能力,形成國産機器人在重點領域的解決方案并推廣應用。

二、争奪機器人高端領域應用标準化制高點,在國際标準制定中彰顯中國技術與實力。依托有關标準化技術組織和産業技術企業,加強高端領域應用标準化研究,重點在汽車、半導體、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應用領域,開展工藝流程、專用算法、安全數據模型等标準的研制與推廣,重點突破高端工業機器人新産品通用技術規範、模塊化設計制造、可靠性等标準化關鍵技術,助力國産機器人應用的高端化發展。

三、以機器人高端應用行業細分深化爲導向,打造多層次人才培養高地。根據高端應用行業細分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依托創新平台、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開展研發型人才的培養;加強職業院校、企業和普通高等院校等合作,共建人才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從而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加速改善機器人應用行業人才缺失的現狀。

三、關于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提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模式和全新工業生态,已成爲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競争的焦點,成爲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識體系、實現路徑和實踐成果,有力促進了産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存在四個方面主要問題:

一、關鍵技術亟需突破。我國在芯片技術、軟件基礎理論、網絡安全技術等工業互聯網底層技術支撐方面尚未建立完整體系,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尤其基礎工業軟件基本依賴國外進口。

二、平台能級尚顯不足。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水平參差不齊,特别是以研發設計、制造仿真、工藝優化、産業鏈上下遊協同爲導向的高價值應用仍然不足,一些數字化産品僅僅是助力企業業務上雲,缺乏數據深度分析、智能輔助決策的能力,對企業效能提升作用有限。

三、推廣應用制約較多。中小企業普遍面臨“不會用”“用不起”“不敢用”的困境,一些中小企業生産數字化基礎薄弱,升級改造難度大、成本高,同時,不少企業對接入工業互聯網平台後,商業秘密和技術機密能否得到保護顧慮重重。

四、人才缺口依然較大。工業互聯網發展與落地需要大量複合型人才。預計到2025年,全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産業人才缺口數量将達到254萬人左右。

在此背景下,許禮進委員建議:

一、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突破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機理建模和開源平台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工業級5G芯片、模組、網關等産品設備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工業軟件、傳感器、智能化儀表、嵌入式系統等技術産品的國産化替代步伐,增強産業自主可控能力。

二、加大平台能級建設。堅持優勝劣汰、動态調整,加大*********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力度。扶持一批由傳統行業龍頭企業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展現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效能提升作用,引領該行業的落地和普及。同時,在行業型、區域型、專業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建設,以及項目安排、資金政策等方面,建議統籌考慮央企與地方企業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均衡性。

三、加大應用推廣力度。制定實施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打造一批标杆示範企業和區域樣本,加快工業園區、重點産業鏈數字化轉型。支持以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爲重點,打造一批*********領航企業、“小燈塔”企業,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轉型典型模式。

四、強化人才支撐保障。加快推進面向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工科專業建設,加快建立工業互聯網校企合作與産教融合機制,開展工業互聯網訂單式人才培訓,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實訓基地,培育壯大既懂網絡信息技術又懂工業機理的複合型專業人才隊伍。


文章來源:中國機器人網